【鋭速講堂】新一代水動能為何添加鋅?鋭速創辦人來解答

⓵保水率最高增至127%,⓶臨床研究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⓷榮獲台灣運動科學研究國家獎。
針對汗水損失,幫助運動人精準回補電解質,作為鋭速的第一支明星產品,已經是回購No.1的 #水動能電解質液,為什麼要改版呢?
「幫助表現再提升」是我們的首要考量,而添加的新成分:#鋅 ,是我們經歷再三思考的最佳補強。
為何選擇鋅?
今天的鋭速講堂想和大家聊聊 #水動能2025鋅配方 的升級想法。
首先,先來認識鋅對運動者的幫助。鋅對健康有很多益處,對於運動者而言,又以「能量代謝」、「保護力」與「蛋白質合成」至關重要。而在人體中,這個必須微量元素90%儲存在對運動重要的肌肉與骨骼之中。
但一份綜合臨床統計分析顯示,比起一般人,運動員普遍有鋅含量偏低的情況,包括跑者,鐵人與舉重。¹
而且發現當跑量越高,呈現損失量越高的趨勢;同時,相對於一般人,跑者體內鋅含量約下滑20%,然而同樣是微量元素的銅卻沒有這樣的狀況²。
若是處於訓練週期,鋅損失狀況就更明顯了。一份研究職業排球運動員在賽季10週訓練的汗水鋅濃度變化,結果顯示到了第3個月,鋅損失量相較於非運動者明顯增加,而這樣的流失可能會導致潛在鋅處於低落狀態,不利耐力與恢復。³
所以,鋅跑去了哪裡?
當我們重新看汗水中的成分,除了電解質鈉、鉀為最主要,發現鋅往往是被忽略的。
從研究指出在進行耐力運動的過程中,汗水中流失的鋅含量約落在0.5-1mg/L,是所有必須微量元素中損失最高量的,多達其他的10倍以上⁴。反觀鈣、鎂雖然也有損失,但因在人體內有「骨骼」巨大儲存庫,可轉移維持平衡,且流汗損失佔比總存量極低,因此應透過「日常均衡飲食」補充,來維持身體良好存量。
那麼,我們需要特別補充鋅嗎?
其實,所有補給都不是越多越好,以鋅為例,過量會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如:銅、鐵,反而引起其他的問題。
根據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19-64歲「鋅」攝取狀況男性達為AI建議量的93-94%,女性為88-90%(男生15毫克/天、女生12毫克/天)⁵,雖未達標準,但亦不遠矣,從食物攝取的量算相對足夠。
那要如何恰好滿足運動者的需求?這是我們想幫大家解決的問題,因而有了這一次水動能的升級。
升級版水動能2025鋅配方
在講述產品功能同時,我們想和大家分享在開發產品時,鋭速一貫重視的4個原則:
• 充足證據
我們開發的營養品,都是「國際運動營養指南」經過反覆臨床驗證的品項。
在澳洲運動學院AIS的評價中,電解質、鋅都是被列A級有足夠且廣泛證據支持的營養補充,鈉和鉀主要負責調節水分吸收與利用,鋅則有助於能量代謝,對維持運動狀態的穩定至關重要。
• 精確含量
再來,我們始終推崇運動者應保持健康多樣的飲食,再針對運動損失來進行精準回補。
每包水動能電解質液是依照美國大學運動醫學會的建議來配置電解質鈉含量,鋅含量則是綜合考量汗水中的鋅流失率與鋅的吸收率,在運動前中後的補充來達到精準回補且避免過量的疑慮;此外,加上符合WHO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保水配方,特定的鈉糖比例啟動體內輸水幫浦,讓喝進去的水被快速吸收與保留。
• 補充效率
透過專業藥廠技術,來提升補給的效率與便利,把心力好好放在運動上,是我們一直以來想幫大家解決的事。
水動能電解質液做成沖泡粉劑目的在於吸收速度快,相較於發泡錠、膠囊,沖泡粉劑也是可大幅度削減賦形劑使用,讓有效成分最多的單純配方。運動時補充有兩種作法:
- 1包配250cc水,可抵1000cc運動飲料的電解質,熱量卻不到1/10,只有22.4大卡。
- 1包直接吞服,電解質含量可抵11-15顆鹽糖/錠
• 實證功效
吃進去的東西有沒有效,比起感覺,我們更關心實證性,協助消費者正確使用產品。
為此,我們委託台北醫學大學進行臨床研究,相較於飲用純水,運動前水動能電解質液,能顯著提升身體119-127%保水率⁶,如果用1小時流失1公斤的汗水來計算,約降低200cc的水分損失,幫助身體省水、減少運動負擔。
而這項研究成果,不僅榮獲台灣《運動科學研究國家獎》,更通過國際專家學者認可,刊載食品科技與醫藥化學前10名影響力之國際期刊《Antioxidants》。
用藥廠的專業研發角度來做營養補充品,一直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即使微小也應該被在意。
期待這次水動能的升級,協助大家以更好的運動狀態,往目標更近一步。
參考資料
- Dietary Zinc Intake in Athl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ports Med. 2018 Feb;48(2):327-336.
- Dressendorfer, R. H., & Sockolov, R. (1980). Hypozincemia in Runners. The Physician and Sportsmedicine, 8(4), 97–100.
- Ann Nutr Metab 1998;42:274–282
-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7, 60–63, May 2002
-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06-109年)
- 補充 LCS Sport Hydro 對力竭性耐力運動後生化反應及有氧能力之影響研究, 寶齡富錦委託台北醫學大學執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