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岳練習生】新手友善的登山訓練入門-莫名

從第一次登上百岳開始算,接觸山林至今也快要十年了,如今既非青春洋溢的大學生,也不再是瀟灑隨興的gap year仔,終究是得以社會人士的姿態重新建構自己與山林的關係。剛好老朋友RACE ON與台灣肌器礎豪大大共同推出了八週的百岳練習生訓練課表,分享給各位的同時,也順便爬梳一下自工作以來的訓練心得。
■ 關於社會人士的訓練
會特別強調「社會人士」,主要是考量到在工作的摧殘下,一個人能訓練的時間與精力實在有限。以我來說,大學後期開始接觸馬拉松後通常是一週練五天(兩天輕鬆跑、兩天間歇、一天長距離),剛開始住院醫師工作時仍然在月值六班的狀態下維持訓練量,但沒多久脛後肌就受傷了,也直接缺席了那年的馬拉松賽季。隔年恢復訓練後,我開始將訓練量調整成每週三次(輕鬆跑、間歇、長距離各一),原本想著維持就好,沒想到成績與體能反而有了很明顯的進步。這時我才體悟到,將自己逼到極限並不一定是最佳的訓練方式。
綜觀礎豪設計的課表,無論是週期還是頻率都是上班族可以接受的程度──即使你是一位每個月有六至八天必須連續上班28小時的住院醫師。八週不僅是訓練達到效益高原期的最快時間點,同時也是申請登山許可的最早開放時間。起心動念後付諸實行,就時間與心態上都是合理的安排。
當然,除了自主訓練外,我也樂見更多人參與講座討論、體能訓練營甚至是運動比賽。撇開未來也想在這領域混口飯吃等現實原因不談,我其實是由衷地相信──相信體力與智力是這世代最重要的兩種能力。
■ 關於社會人士的登山健行活動
在脫離學生階段後,我的登山活動有了不小的改變──更重視負重、更重視速度,也更重視補給。有些變化是因應工作而調整,但更多則是源自「想在不依賴他人的前提下讓自己舒服一點」的核心概念。
大學初期的登山活動多與山社有所連結,而學生隊基於各種原因難以做到細緻化,男孩子的好勝心態也讓當時的我以負重為豪,有好一段時間背包重量都在二十公斤以上,吃食也相當隨意。直到累積足夠經驗後我才逐漸找到自己的節奏,習慣人數精簡的小隊伍,也開始建構出自己的習慣──長距離登山前肝醣超補、操勞行程前攝取咖啡因、水源匱乏時透過水動能減少背負水量、回到營地後透過環原C等粉包補充平地攝取無虞但山區取得不易的維生素。這些看似可有可無的小細節,後來在我攀登更高難度的山岳時幫了不少忙。
對有經濟能力的社會人士來說,錢的確可以解決許多問題,只是方法不盡相同。有一部分的人選則將錢與安全都交與商業團,也有一部分的人將錢投資在自己身上,讓體能、裝備、飲食有所昇華。
對登山健行有興趣的你準備好做出選擇了嗎?如果還沒下定決心,不妨先試試免費卻專業的 #百岳練習生 八週訓練計畫!
■關於礎豪aka台灣肌器
其實我除了買過台灣肌器大神推薦的《打造極致登山體能》外,應該還未曾在山上遇到過本人,只對他開設「山學訓練」這種體能工作室感到驚訝──畢竟台灣的跑步課程雖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但登山訓練卻一直相對冷門。這回仔細看了礎豪擁有的學歷與證照,有幾項也在我的準備清單之內(如私人教練CPT與運動矯正專家CES等等)。運動這條路上大家互相砥礪求進步,希望我的專長也能在這領域幫上一點忙。
■關於RACE ON鋭速運動醫學
RACE ON已經是我登山與越野跑的長期夥伴了,雖然一直還在等著果膠的問世,但現有的產品──緩釋型的咖啡因錠、能用溫水泡的維他命C粉包等等,其實已經對日常訓練、賽前補充有了不少幫助。身為一位熱愛運動的醫療從業人員,我個人是非常期待有更多具備醫學實證的運動增補劑問世,而RACE ON是會找實驗室合作研究的廠商,這點值得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