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輕艇賽事上,台灣相較於歐洲、美國等傳統強國,雖總體成績仍有一段距離,但運動員在賽場上卻不乏優異表現,段彥宇就是其中一位成績亮眼的選手。他除了多次在國內獲得輕艇全國冠軍,更代表台灣出賽2018年的亞運會,並擊敗12個國家的菁英選手,取得輕艇龍舟兩金一銀的好成績。
從小六踏上第一艘船起始,彥宇的人生就圍繞著輕艇運動展開,今年邁向30而立的他,除了持續征戰國際賽場,更取得國家訓練中心的教練資格,儼然已將輕艇當作一生志業。本集邀請彥宇與大家分享他愛上輕艇的緣起,以及一路以來在訓練上的調整與成長。
段彥宇小檔案 |
▷國內成績:多次獲得輕艇全國冠軍,102及108年全國運動會輕艇項目金牌。 ▷國際成績: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輕艇龍舟代表隊兩金一銀、2016年世界輕艇水球錦標賽男子組世界第十名、2014年仁川亞運會輕艇競速雙人艇第六名、2010年世界輕艇水球錦標賽國手。 ▷傳承貢獻:積極參與輕艇運動的推廣和培訓,目前擔任國訓中心運動教練,在南港高中服務,培育新一代的輕艇運動員。 |
由無心插柳 開啟十七年的輕艇之路
彥宇的輕艇之路始於小學六年級時參加的輕艇社。「當時發現學校竟然有個社團可以划船,哇,小朋友哪有不愛玩水的!」憑藉著一股對水上活動的熱情,彥宇推開了輕艇社的大門,而在後續的訓練中,老師發現了他們的資質很不錯,便在練習之餘為大家報名比賽,結果竟意外拿到輕艇全國冠軍。
「在小學階段的比賽,我幾乎都是拿第一名!」彥宇笑著說。天賦加上熱情,讓輕艇自此變成他的人生重心,整個國、高中時期,當同學們在玩耍的時候,彥宇都跟著輕艇社的學長姐們一同訓練,過著高度自律的生活。「基本上,除了上課跟訓練,其它時間只能拿來休息睡覺,沒有充份休息的話,接下來的練習就會很痛苦!」
彥宇高中時期的訓練日常
- 06:00起床、06:30開始練習
- 中間空檔上課,有時間就休息或睡覺
- 15:30後,繼續練習到晚上
- 訓練內容:划槳、跑步、重訓
國訓中心的運動科學管理 精準掌握訓練與恢復
進步沒有捷徑,只有持續鍛練,但一味的把體能操到極限並不是最好方式。
「我以前就算練到精疲力盡、無力划槳,也會改成在岸邊跑有氧,沒把自己累爆就停不下來。」彥宇回想自己早期的訓練,完全仗著青春體能輾壓一切,但這樣的過度使用無法長久。直到他在2010年取得《世界輕艇水球錦標賽》資格,成為國手的彥宇接觸到國家訓練中心,才開始建立訓練與休息的週期觀念。「想打國際賽,我覺得國訓中心的幫助真的很大!」彥宇表示。
神助攻1-身體檢測 科學化調配訓練、休息週期
國訓中心除了有教練、防護員,協助選手的訓練與恢復之外,特別的是會定期抽血檢測疲勞指數,將生化反應數值提供給教練,作為調整課表的客觀依據,精準掌握選手狀況。
「並不是數值上升就要減少訓練量,教練會根據訓練週期的需求去調配身體能適應負荷的程度。一個訓練週期約3~4個月,平均大約1週或2週就會抽血監測指數。」透過適當的休息策略,成績進步與體能恢復速度都會加快,讓彥宇感受到「運動不單是力學,還是一件很科學的事!」
神助攻2-後勤支援 提升器材品質、提早移地訓練
有好體能,也要有好裝備。輕艇一支槳就要上千甚至破萬元,一艘單人艇可能就要十幾萬,多人艇的價格更是驚人。如果校內輕艇數量不足,選手訓練就必須輪流分配可用時間;再者出國比賽時,一定會租用平時練習的慣用款式,若是訓練艇的等級較陽春,競賽效率也可能會稍微落後。而國訓中心除了提供器材採購補助,也讓選手能提早移地訓練去適應場地,對備賽的幫助很大。
神助攻3-補給支援 通過禁藥檢測的運動營養品
運動員的訓練消耗大需要補充足夠營養,而參賽國際賽事,最基本的就是要注意成份是否安全、合乎規定。「這部分國訓中心會篩選通過禁藥檢測的營養品,讓選手申請使用,但當然不是無限量,所以訓練時我會自己加購需要的補給,有國訓中心認證核可的品牌,不用擔心買到違禁品,品質也更有保障。」
彥宇表示,由於輕艇是短時間、高速耐力的運動,流汗量非常驚人,水份補給對訓練體感和恢復至關重要。所以他個人最常加購的補給是 RACE ON 的水動能電解質液。
「水動能電解質液是國訓中心配給選手們使用的補給,在這之前我是用其它運動沖泡粉,改用水動能之後,最直接的感覺就是,連續訓練時的恢復變快了,也沒那麼容易爆掉。」
這是因為水動能的配方符合WHO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低滲透壓配置,能讓喝進去的水更快被吸收與保留。
彥宇說輕艇的訓練常常一下水就是一小時起跳,如果遇上豔陽天,水分消耗更驚人;若是補水策略沒做好,一開始就爆渴,後續就算經過休息,訓練的體感通常也會很累。所以從訓練前/中/後都會補充水動能電解質液,好好維持狀態。
②上船時攜帶:2包「水動能電解質液」先沖泡好,船上休息時喝。
③訓練完回補:視天氣跟練習狀況,出汗量大就再補1-2包「水動能電解質液」。
-
▲彥宇說在國訓中心的訓練時期就會自行加購水動能,因為解渴更有感,如果當天訓練不只一場,就會在結束後會多喝1-2包,以利水分吸收回補、快速充電。(攝影:明宗) -
▲彥宇說在國訓中心的訓練時期就會自行加購水動能,因為解渴更有感,如果當天訓練不只一場,就會在結束後會多喝1-2包,以利水分吸收回補、快速充電。(攝影:明宗)
從選手到教練 最棒的就是持續做自己喜歡的事
為什麼會想從國訓中心的輔導選手,考證轉為教練身份呢?彥宇表示,大學時期常擔任輕艇活動的助教,那時就曾想過是否以輕艇做為終身志業,而後續在國訓中心的訓練讓彥宇受獲良多,更讓他下定決心。
「運動員都是有選手壽命的,雖然我才二十多歲,但也想過未來如果不划艇了還能做什麼?我覺得教練是最適合我的工作。容易上手、可以傳承經驗,符合興趣,又可以解決生計問題!」
彥宇目前擔任國訓中心運動教練,服務於南港高中。相較於過去只要做好自我管理,現在帶著來自各年級的學生們,他笑著說「除了訓練之外,其實最重要的反而是鼓勵大家樂觀,還有提醒比賽不要忘記帶選手證、號碼布!」
賽事成績除了靠訓練,還充滿其它不可測的因素,彥宇分享至今讓他最難忘的一次經歷:「我在拿下102全運會輕艇競速第一名後,原本很想連霸紀錄,也準備的很順利,但在104全運會前二天忽然生病發高燒,想當然爾成績也大受影響,最後只拿下第三名。當時超嘔的!」
正因為相當了解參賽初期的心路歷程,彥宇現今的教學重點也特別著墨選手心態的調適,尤其隊上已有幾位同學入選亞洲青年錦標賽,他希望自己除了能帶領大家進步,也能傳承樂觀、開放的態度給新一代的選手們。
盡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樂觀面對結果!

下一個人生挑戰:兼顧工作、家庭與賽事
從選手成為教練,去年還剛升格成為新手爸爸,加上已報名113年全民運的輕艇水球與龍舟項目,除了訓練學生還要鍛練自己,彥宇認為接下來最大的挑戰,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好」。
「目前教學大約佔了生活的50%、個人訓練佔30%、家庭佔了20%吧!」但如果講到輕艇在彥宇的人生佔比,那應該將近100%。「工作離不開輕艇,而太太是以前輕艇隊的學姊,目前同樣是輕艇教練,最後...我個人的興趣就是划槳啊!」彥宇爽朗的哈哈大笑。
展望未來,彥宇仍有參賽亞運與奧運的計畫。「我不會放棄個人的訓練,像現在我都抓清晨5:40出門,6點半到大直龍舟碼頭練到8點多,9點去學校上課。下班到家通常7點,還是可以顧小孩唷!」這位樂觀的體能王,用實際行動展現他對輕艇的熱愛。
📢📢【加映】彥宇教練開講!3分鐘小知識📢📢
輕艇屬於較專業的運動項目,很多人不太了解它跟龍舟、划船有什麼差別。本集最後特邀彥宇為大家簡單小科普。
1)輕艇(Canoe/Kayak)
- 艇身設計:分為加拿大式艇(Canoe)和愛斯基摩艇(Kayak),都屬開放式。
- 人數:單人、雙人、四人。
- 划行方式:面對前進方向,使用單槳葉或雙槳葉。
- 比賽形式:正式比賽距離分為200公尺、500公尺及1000公尺的競速賽(Sprint)。還有長距離的馬拉松賽(Marathon)。

2)龍舟(Dragon Boat)
- 艇身設計:傳統的長形艇,通常有裝飾性的龍頭和龍尾。
- 人數:多人。槳手從10人到22人不等,另配鼓手與舵手。
- 划行方式:面向前進方向,使用單槳葉。
- 比賽形式:正式比賽距離為200公尺、500公尺及1000公尺。

3)划船(Rowing)
- 艇身設計:通常長而窄,有一排或多排座位,配有固定槳架和固定腳踏。
- 人數:單人、雙人、四人及八人。
- 划行方式:背對前進方向,使用單槳葉或雙槳葉。
- 比賽形式:正式比賽距離為2000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