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登山是探險非冒險,Outdoor Cafe實踐輕量化的準備
隨山林解放,台灣登山風氣漸盛,逐漸出現不少新興登山自主社團,而創立有七年之久的登山社團 Outdoor Cafe 是由一群愛騎單速車的朋友開啟,起初只有 WhatsApp 聊天室,現在已破萬人 IG 追蹤。頂著鮮橘色系大頭貼的 Outdoor Cafe,雖然品牌中有個 Cafe,卻從來不是一間咖啡店,創辦人之一的LMC 表示:「 Cafe 對我們來說,是有點像俱樂部 Club 的感覺,在這裡我們帶著想上山的大家,一起享受登山的自在。」
嚮往著彈性與自由的登山風格,雖然臺灣的山勢與國外 5000-6000 米的高山不同,屬於簡單的 Trekking,Outdoor Cafe 仍希望在台灣山林實踐 「 阿爾卑斯式攀登」的精神,一種不仰賴團隊能力或他人運補,以兩三人為自主團隊,強調個人獨立自主能力的登山方式。
準備充足,能更享受彈性自由的攀登。
「 阿式攀登落實到帶隊的話,會希望隊員除基礎體能,也一定要有登山知識,如獨立炊煮搭帳,緊急避難、地圖判讀等……我們希望每個人上山都有能力照顧自己,不僅是為了自身安全,同時也比較可以輕鬆自在地與山林相處。」共同創辦人 LMC 說,阿爾卑斯式攀登可以把它想成出國自由行,因為做足了功課,可以不用跟著大團團進團出,想停就停,天氣好心情好,就坐下看看日出,慢慢感受登山旅程。
不過,談到做功課,時常帶著新手初嚐百岳之美的 Outdoor Cafe 提及,無論是在行前教育,攀登過程,還是下山後的事後檢討,都曾看過新手隊員在「打包裝備」中出錯,嚴重時,甚至影響登山行程。
登山裝備如何輕量化?新手常常多帶的過重物品
「 最常見的就是裝備過重,剛開始登山時,我們可能會想把山下的生活整個搬到山上,會貪心,在山上也想過很好的生活,因此帶了許多不需要的東西。」
但輕量化絕對不是「錢包跟著輕量化」,花大錢買一個最輕的東西……
輕量化是做取捨,什麼應該帶,什麼不需要帶,什麼要帶的聰明。
Outdoor Cafe 也分享了在多年的帶隊經驗中,最常見學員多帶的物品:
- 水壺:冷熱水壺可以擇一,不需要兩個都帶
- 爐頭:蜘蛛爐是最重的,是多人一起煮要用的。如果行程只是以單人炊煮為主,可以帶輕的,單顆小的這種,公克數可以差到 300 克左右。
- 鍋子:材質的選擇要注意,鋼的太重,鈦跟鋁比較輕。另外鍋子可以帶一個就好,吃東西跟燒熱水都用同一個,不用帶到兩個。
- 食物/補給品:許多新手都會帶太多食物,沒有精準計算份量,或是補給品帶整包的能量果凍飲,補充效率差,又很重。
分享完可能多帶,帶錯、帶重的例子後,Outdoor Cafe 也舉出許多他們輕量化的小撇步,哪些東西可以一物多用,哪些可以替換……不需花大錢,也能學到的輕量化技巧:
睡眠/衣物系統
- 睡墊:可以用汽車隔熱板(鋁箔材質)剪一塊下來,保暖又好睡。
- 睡袋(這算是比較極端的示範,以不失溫為主):把白天要穿的衣服全部穿上,接著套上睡袋內襯,夏天或是較薄的睡袋,外面再套一個露宿袋,這個方法是非常有效率的,可以讓睡袋發揮它最佳的保暖功能,把體溫保持在身上。如果真的怕冷,可以再加上緊急避難毯,但最重要就是要把白天的所有備用衣物,雨衣雨褲都穿在身上,冬天的話,則搭配相對厚的睡袋。
- 帳篷:帳篷有分自立帳、非自立帳與天幕系統,天幕最輕,但暴露感以及裸露在外的部分也最多,保暖要做好。非自立帳跟天幕有點像,但多了四面可以遮風的結構,比較溫暖,自立帳就是最常見的,然而也最重。
- 地墊:可以拿雨傘布剪下來製作,剛好是一人坐的大小,登山途中要坐下來,或是當放東西的墊子都很方便,又相當輕!
- 雨衣:挑選剪裁較精簡的,有些不需要的拉鍊或是魔鬼氈設計可以省去,如此一來,雨衣也會輕很多。
飲食
正餐
- 冷食:雖然是很好的輕量化選擇,但還是要對自己平時的飲食習慣很了解,評估能不能接受以冷食為主?如果可以,補給帶一罐花生醬,吃完還可以當 cold soaking 的碗,一物多用,省掉爐具等,減輕許多重量。
- 熱食:一個大原則,選擇體積小熱量高,有效率的食物,例如乾燥飯,泡麵等……以下 Outdoor Cafe 舉他們兩天一夜的飲食選擇為例
喜歡料理方便的食物,因為需要身為嚮導,要把時間留給隊員,主要每一天只吃一個大的正餐,其他就用運動補給的方式,冬天一路補充巧克力、小熊軟糖,到營地再做一個完整的飲食。兩天一夜的話,偶爾會帶生鮮蔬菜搭配沖泡飯。
如果隨身糧食想吃熱的,也會一早起來煮熱水,出發前泡好一個乾燥飯,沿途靠曬太陽保溫,邊走邊等乾燥飯好,休息的時候再拿出來吃,很推薦三角形的沖泡飯糰!另外 Outdoor Cafe 也分享,一般煮乾燥的袋子都可以直加熱水,不需要在鍋子裡煮,還可以重複利用,當之後丟隨身垃圾的垃圾袋,聰明一物多用。
共同創辦人的LMC坦承自己很難早起,所以比較喜歡可以邊走邊吃的,像是堅果、巧克力、或是體積較輕的能量棒,到營地才會吃熱的食物,可能是沖泡飯,比較奢侈的話會換口味吃捲餅。最近常帶白飯加料理包,將白飯煮熟加熱料理包,倒在一起就是一餐。
水分/行動糧
- 水分:Outdoor Cafe 認為,水的補充相當重要,然而水,一公升就是一公斤,所以有效率的補很關鍵!在對的時間喝水,讓水份有效入的進入身體中,可以避免水分過度流失,還可以背比較少。 其中一位創辦者,習慣一個小時啜飲 100 ml,一天八小時 800 ml,到營地比較不會口乾舌燥,到有水源的營地在充分補水,重點是在白天 8 小時登山過程要有效率的補水,而在使用水動能電解質液做協助後,確實感到補水頻率降低,身體有效吸收。
- 行動糧:行走當中的行動糧是小熊軟糖和花生醬,花生醬也可以當正餐,混堅果,或是加鹹的餅乾。堅果和能量棒也是很好的選擇,基本上行動糧的輕量化方向與正餐一樣,可以選擇體積小,重量輕,熱量高的食物。
- 咖啡則通常選擇沖泡式的,因為耳掛式垃圾多,且麻煩耗時,如果屬於非常需要咖啡因的族群,可以考慮咖啡因錠,不僅提升專注力,吃一顆又可以撐很久,適合長時間移動的多天數行程。
其他補充
- 如果上山天數多,嘴吧破洞,健康狀態比較低弱,Outdoor Cafe 會帶維生素 C彌補蔬果攝取的不足,而且還能把水變得更好喝!
- 平常不太吃營養補充品的LMC,則對咖啡因錠情有獨鍾,因為發現比較不會累、也更專注。他小聲透漏,曾在登山途中分享給疲憊的朋友過,沒想到讓他有如重生,走到山屋還是活力滿滿。
舉了豐富例子的 Outdoor Cafe 也貼心提醒,希望團員可以透過每次登山的過程,慢慢了解自己需要什麼,下山檢視,慢慢的刪減。
輕量化是一個過程,好比學習一件事,不可能一次做到最好,透過每次的登山,一步步達到心中最完美的狀態。
登山安全,再輕量化也不能沒有它
然而,有一樣東西,是嚮導絕對不能輕量化-安全下莊包。若是登山新手,Outdoor Cafe分享他裡頭會準備的基本項目:
- 個人隨身藥品
- 針筒:用少少的水就能清洗傷口,或吸取少量液體
- 食鹽水:可清洗傷口,也可用於刷牙,更可拿來當備用飲用水
- 乳膠手套:保護傷者或急救者的第一線防護措施
- OK蹦:除了受傷用,也可防磨腳跟
- 護墊:當遇失血,或防磨腳都可使用
- 緊急避難毯:保暖、緊急救難,也能當地墊,多用途,一物多用!
- 面速力達母:除了受傷蚊蟲叮咬可用外,亦可當火種(凡士林亦可)
- 魔鬼氈帶:你永遠無法預料鞋底何時分家....
- 食物封口夾:夾上垃圾袋就是一個輕便夾鏈袋
- 指北針+溫度計:讀懂地圖,指北針是基本工具;氣溫靠體感不如靠更理性的正確判斷
- 高音哨:適合在有大型障礙物的山區中使用
- 輕便雨衣、大塑膠袋:適用失溫狀態,在乾的衣物套上製作密閉空間,以利回溫
- 小學刀片:適用簡單的切削、料理,而且夠輕
- 耳塞、眼罩:山上睡得好,隔天走得好
- 水動能電解質液:長時間行走或腸胃不適時,需要有效率的補水,快速緩解身體缺水症狀
- 環原力維生素C:爬山不易攜帶蔬果,若天數多,健康狀態易受影響,環原力好攜帶又能把水變好喝
- 雙速咖啡因雙層錠:只需搭配少少水,一錠就能維持長達8小時的專注力,大大提升回程安全
安全下莊包開箱尾聲, Outdoor Cafe 也與我們聊起登山安全,說他們曾在帶團時,遇上許多團員聽聞某些地方非常漂亮,就一心渴望前往,卻忘卻評估自身能力、登山知識與經驗值。
「準備充足的行程叫探險,毫無準備的那叫冒險。」
Outdoor Cafe認同登山是很專業的運動,無論是裝備輕量化,飲食補給到戶外安全,期盼大家能透過自身的經驗,不斷學習與改進,做足準備才有辦法朝心目中的夢幻山徑,開心自在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