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21全國運動會|一起為選手加油🤜🤛】
2019年桃園全運會以個人最佳成績,奪下一金(1500m)、一銀(800m),不僅排行1500m歷代第七傑(時間3:50.35),同時成為全運會史上最年輕的男子1500m冠軍。來自金門、目前就讀臺師大四年級的 #陳彥維,是國內現役最頂尖的中距離選手之一。
#第一面全運會金牌
回溯上屆全運會的比賽過程,彥維說:「當時大家的千五實力其實都相當接近,我並沒有百分百的信心,很意外能在激烈拉鋸中贏得最後勝利,對我而言,真的是很大的肯定。」
奪下生涯第一面全運會金牌,也讓他對於接下來的800m 決賽充滿期待,「無奈鳴槍起跑後,前300m被卡在外側,不利的位置讓我多消耗一些體能,最後終點前的衝刺,以半秒之差輸給大學長洪鈺釗。」
#心裡未完成的目標
即使最終寫下最佳,也奪得銀牌,但對於這樣的結果,彥維始終無法忘懷。
「過了兩年,那場比賽的影片我還是不敢看,因為覺得自己花了更多心力準備800m,最後卻是差了那麼一點。」
而哪幕衝線的畫面就像一針刺在心頭,這兩年在腦海裡不斷重播,也提醒著他,自己還有個未完成的目標。
#重新歸零補強弱點
「賽後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雖然奪下獎牌,但我覺得離『很好』還有一段差距,我想找到能幫助自己更快的各種方法。」
抱持重新歸零的心態,與許多前輩與教練討教後,彥維決心在不足的肌耐力和核心特別補強,更把每一次的訓練都當成是比賽模擬。
「之前輸在哪個點,當下我可以怎麼回應,透過訓練反覆演練、熟悉,我想把它練成肌肉的記憶,才能在比賽場上自然發揮。」
800m、1500m的輸贏往往就在細節中,彥維說。
#嘗試自己不擅長的事
遇上疫情,訓練受到影響是必然的,但即使在這種條件下,彥維仍盡可能地不改變訓練模式,按照原定的進度走下去。
「雖然剛開始覺得很不方便,但想想大家都是一樣,我能做的就是堅持,至少努力嘗試過了,心裡會比較踏實。」
從上屆全運會到現在,他坦言自己改變最多的就是心態,從原本抗拒長距離,到後來上了大學,發現體能差了別人一大截,便決心要強迫自己「慢」下來,更有耐心把距離跑完。
「不能只做自己喜歡的事,去嘗試自己不擅長的事,才有機會讓結果接近滿分。」
#生活細節也得耐心累積
除了訓練上針對自身弱點的補強,這段期間,彥維也開始重視生活的細節,包括向物理治療師請教、掌握肌肉的狀態,以及飲食營養的重視。
「以前的我其實不太吃補充品,但稍微有了運動營養的概念,發覺自己從食物攝取的可能不夠,為了更好的恢復,後來才比較願意嘗試。」
對於日常的補充選擇,他特別有感鋭速的『維生素C與維生素D』。
「維生素C酸酸甜甜,好喝、好入口以外,主要是整體恢復能力變好,身體有達到一個平衡穩定狀態。而以前睡眠的問題,也因為維生素D得到改善。」
如同訓練一樣,他認為作息、補給與飲食習慣,當下可能不會有立即效果,但只要有耐心持續累積,時機成熟自然就會表現出來。
📍環原力維生素C/每包約600顆櫻桃C含量,提升修護力👉 raceon.pro/3m3j2b
#因為你們的支持我想變更好
再次挑戰全運會800m、1500m兩個項目,經過這兩年,在體能、肌力與生活重新打下基礎,今年彥維的目標是奪下雙金,同時希望刷新個人最佳成績。
「要先看得起自己,別人才會看得起你。」問到想對賽前的自己說什麼,他不假思索地說了這句話。
從金門來到台北就讀,花了很長的時間,在田徑舞台上逐漸展現更亮眼的表現,光1500m成績從高中到大學就進步了8秒鐘。他始終相信,一切來自足夠的努力。
回頭看這一路的進展,彥維認為家人與大學教練影響他最深。「不管做什麼事,他們都不曾說過反對的一句話。我的性格很容易被打動,只要知道有人支持我,我就想要變得更好給他們看。」
而哪些鼓勵與信任的話語,如今也成為他不斷向前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