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個很喜歡走跳的人!!(真的來走的那種)
️記得先前去爬玉山跟富士山時都超擔心飲用水不足的狀況,
玉山時能夠在排雲山莊休息時有熱水可以飲用,
富士山沒有,不過沿路都有各合目能購買熱食、飲料。
但除了水,爬山時的首要選擇,
我一定總是先準備「運動飲料」呀!
不論是爬山時準備的粉包沖調,
或者隨時來一瓶運動飲料預備,
總覺得來點電解質補充,
都能讓滿身大汗的煩躁瞬間降到最低。
感謝健行筆記&鋭速運動醫學提供「水動能Sport Hydro電解質液」的邀請體驗,
試試傳說吸收速度快,
又能有效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在挑戰大縱走第五段跟打石場整理⚒️派上用場,
真的減緩許多不適的症狀呀!
-------- (ʘᴗʘ✿)
測試一、單日輕裝體驗-臺北大縱走-第五段劍潭支線
起點:劍潭捷運站
終點:內湖碧山巖
移動距離:13KM
總運動時間:3h40m
本日選擇由大地工程處所規劃的臺北大縱走第五段路線做為體驗目標,
路線一路由捷運劍潭站起,
走劍潭山稜線,從觀機平台走至老地方,
文間山、忠勇山、碧山巖,
沿稜線而走,山勢左右兩側景象不同,
其特色應該是轉個彎轉個角度,
腦海中沿途風景就得切換場域及地圖,
士林、劍潭、外雙溪、大直、內湖,
看地圖裡的自強隧道,
看轉角處的故宮,
銜接山勢,從產業道路走,再爬到另座山。
整段路上的生態豐富,
可以觀蛇、賞鳥,
林蔭間陽光灑落也讓人感覺舒暢,
算是相當好走的路線!
看到穿著拖鞋爬山的阿姨,
以及不分男女老幼正在跑山訓練的山友們,
真的忍不住佩服起來。
爬高總是會喘的我,
天氣熱的時候,
爬完階梯後滿頭汗的時候,
飲用水壺裡的電解質液能立即補充水份及電解質,
讓健行過程變得更加順暢。
水動能電解質液的口感與傳統的運動飲料有些不同,
有別於傳統粉末式的運動飲料,
個人覺得會有一點點類似酸梅或柑橘飲料的口感(其實應該是葡萄柚口味的感覺呀!),
更多層次的電解質液風味。
像糖包的外觀使用上也很方便,
每一小包裝以冷水或溫水沖泡即可,
水壺超級萬用的啊!
解渴的效果也很佳。
不知道是因為天氣佳舒服,
還是喝了電解質液舒緩,
加上同行老同學的快腳移動,
整趟距離比想像中的距離還近,時間更短呀!
本日實測:約飲用500CC水(加一包電解質液)、340CC燕麥飲品;剩預先準備的1000CC水未飲用。
測試二、工作假期:唭哩岸打石場整理計畫
地點:唭哩岸捷運站旁東華街打石場
阿公還在的時候,
一輩子都在做著打石頭的工作。
過去仍有淡水火車的路線時,
相信許多人都有著經過唭哩岸會聽到敲打石頭的聲音回憶;
那是一個時代的共同畫面。
現在輪到我們這一輩,
只要時間有空,
有需要協力一起完成大小事一定想辦法參與。
唭哩岸文化工作室,將唭哩岸石的文化讓更多人知道是我們相當重要的任務。
身為唭投郎的一份子,
地方有需要我們的時候自動現身。
本日的首要任務:「整理打石場的環境」。
這個存在已久的打石場是唭哩岸的寶,
唭哩岸石早在清朝時代就已經是臺北城的城牆石來源,
其耐火耐高溫的特性,
也在工業發展階段時常被當作窯、爐,煙囪等工業用的材料。
後來因為原來的石場(陽明大學範圍)禁採,
在唭哩岸的打石產業整個沒落,停滯了可能有20-30年的時間。
直到近期文資保存開始受到重視,
唭哩岸石才慢慢被關注。
而這次,這些石頭有機會真的發揮它的角色修復在原來基隆的獅球嶺隧道(劉銘傳隧道)中。
為了讓石頭的樣貌更為清晰,
動員了志工整理砍也砍不完、春風吹又生的石場環境。
一群人的力量,
我們約兩個多小時時間完成除草、搬石工作,
整理出能聽故事的空地,
還更替了旁邊的木棧圍籬。
太陽底下曬,
用盡力氣拔除深入土壤的草根,
只為了讓這些美麗的顏色,
再一次被關注看到。
汗水從頭上低下,
很熱又用盡全身力氣拔草的時候來一口,
真的是全身舒暢。
能迅速補充水分,
整個人都神清氣爽了起來。
原本擔心拔完草會腰痠背痛個幾天,
結果完全沒有!
(我真的很認真用心在除草呀!!!!!!!)
這真的滿奇妙的呀!
本日實測:約飲用500CC水(加一包電解質液);剩預先準備的1000CC水未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