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帝」這個跑場上響噹噹的稱號,放在外表靦腆看似內向的鄰家男孩-周庭印身上,似乎搭不太起來。不過當他換上跑裝、穿上跑鞋、奔馳在賽場時,搖身一變,立馬變成一位霸氣十足的跑者。
誤打誤撞,闖出長跑的一片天
跟許多選手一樣,「長跑」並非周庭印起初的志向,國中時想加入籃球隊,但身材瘦小的他,在還沒開始就被校隊拒絕在外,但這劣勢卻在中長跑領域變成了優勢,受到田徑隊教練的發掘,成了他與長跑間機緣的開端,個性穩定並有耐心的他,很快的在長跑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高中進入國立三重商工開始接觸正規的田徑訓練,又順利考進長跑名校-國立體大,在專項3000公尺障礙(目前為歷代第四傑)與5000公尺(目前為歷代第九傑)於各賽會不斷拿下好成績。除了田徑場,路跑賽也是周庭印屢獲佳績的舞台,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2017年,他成為第一位達標台北世大運男子半馬項目的國內選手,並在台北世大運半馬賽事中,以國內第一名、總排第九名的好成績完賽,替自己在畢業前留下驕傲的回憶。
田徑場上,從大專盃3000公尺障礙六連霸、106全運會豪取三金;路跑賽方面,達標世大運半馬國手、連續兩年拿下台北馬與萬金石國內冠軍。在賽場上,他是選手們追逐的目標;在場外,他是備受大家期待的田徑好手。無疑的,周庭印絕對是目前國內最具有實力的長跑明星之一。
跑步教會我的事
從田徑場內賽跨足到馬拉松,一直以來都很享受訓練的周庭印認為「就只是距離與量增加而已」,不懼怕訓練帶來的挑戰,面對更長時間與距離的競賽,他認為堅強的心智、恢復與補給是決勝的關鍵。
與跑步共生的這十幾年,最大體悟是以前即使受傷,看個醫生、休息個幾天就好了,但隨著跑齡的增長、成績的推進,受傷的次數與頻率也跟著逐年上升。更麻煩的是,許多傷開始不像以前一樣休息幾天、擦個藥就復原了,當修復的時間拉長,甚至會因為代償衍生出更多傷痛,進而讓心裡也受到影響。
「以前當狀態不好或受傷的時候,會自我懷疑,覺得以前可以,為什麼現在不行,然後就拼命提高訓練量,反而造成二次傷害。」現在,他懂得放寬心去看待狀況不好的時候,學習聆聽身體的聲音,剛好在這個時候,他遇見了RACE ON。
當周庭印遇見RACE ON
「從跑步開始到現在,我大多專注在訓練與比賽上,對於恢復與補給這方面是比較被動的,除了取得的機會不多,對這方面知識也較為陌生,他們正好可以補足這一塊。」
談到當初與Race On的認識,愛惜羽毛的周庭印坦承剛開始有些猶豫,但在向身旁認識的醫護人員探聽後,才了解Race On隸屬的寶齡富錦生技公司,在醫藥界頗有資歷,與不少大型教學醫院有著合作關係。近一步接觸後,他也很快對團隊產生信賴,不只因為知識的收穫,透過品牌的引介,他更受到全面的醫療照護,包括營養、復健、身體分析到心理層面,讓周庭印感到一份被照顧的安心。
10月以一金二銀的成績完成本屆全運會,周庭印緊接飛往大阪完成海外初馬,除了累積國外賽事經驗,這也是他首次依照團隊給予的建議,在比賽中進行計畫性的補給。「在訓練時,我們常會執著那1、2秒的差距;但經過這次的經驗,我發現在比賽時,那1、2秒甚至幾分鐘的差距可能是來自你補給的時機。」
以前跑馬拉松周庭印只覺得喝水及運動飲料就夠了,聽團隊的分析,才了解原來長時間的耐力運動需要的不只這些。
精準的補給,也是一門學問
以長距離而言,肌肉撞牆是眾多跑者的夢魘,就算是身經百戰的周庭印,肌肉的問題也常是他比賽的罩門,經團隊進一步了解,發現問題在於水分補充的量不足,加上沒有足夠的電解質,這可能是導致的原因,而水動能電解質液剛好是他所需要的,小小一包就含有442毫克的鈉。
「後來才曉得運動飲料裡面的鈉含量,若以水站一杯80ml來計算,大約40毫克,如果每2.5公里有1個補給站,我1小時大概可經過6站,這樣攝取約240毫克的鈉,距離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每小時300-600毫克的量還有段差距,水動能的高單位電解質剛好滿足這樣的需求。」透過大阪馬的親身測試,他也證實了這樣精算的補給策略有效。
有良好的恢復,才能有良好的訓練
回到日常訓練,周庭印坦言最難的不是課表,而是身體恢復的速度,曾歷經大小傷不斷的他,很能理解當有好的恢復,才有辦法應付大量的跑量及避免受傷。「所有好與壞是累積的,不能等到身體發出警訊再來做,修護與保養應從每一天著手,就像訓練一樣,每天只要進步一點點,長期累積下來你會看見它的驚人成就。」使用液態維生素D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每天補充,幾個月後周庭印發現他的睡眠品質得到明顯改善,後來透過團隊的說明,才了解是因為維生素D能幫助鈣質的吸收,而鈣可以幫助入睡,好的睡眠有助運動表現,且維生素D還能進一步幫助肌肉及骨骼的正常生理,讓恢復變得完整。
以往對於要吃什麼,什麼時候吃、要吃多少,周庭印大都是聽取前輩的經驗,但每個人說的都不太一樣,「Race On他們講求實證數據,對於運動員有哪些幫助,都以醫學研究為基礎,使用上讓人感到更放心。」
歸零,重新出發
因為當兵,長達一年無法規律訓練,自今年4月退伍,周庭印認為自己就像歸零、重新開始。面對低潮或各種外界聲音,他選擇專注在當下,「每個人不可能一直處於巔峰狀態,更好的自己並不一定是更快的自己,而是那個願意靜下心聆聽、了解身體狀況的那個自己。」
接下來,他將專注在馬拉松上,短期目標瞄準2020東京馬,「有了上次的海外賽事經驗,我有信心,可以在東京馬突破自己!」即使再大的挑戰,這次他知道背後有整個團隊支持他。